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闭幕,大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等。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五年后,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有哪些变化?
五年后我们的生活将是这样
一、经济总量超90万亿元
全面小康有基础 个人生活得实惠
经济增速,人人关注。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这也回应了一直存在但每每落空的看空中国经济的那些议论。
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目标绝非纸上谈兵。李克强总理表示,我们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
另外,就像李克强总理所说,“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动力来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后,我们每一个人也将因此得实惠。
二、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
出行更便捷 联系更紧密
慢悠悠的绿皮火车还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呼啸而过的高铁动车组就已经遍布华夏大地、东西南北……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我们的回家、出游之路将更加顺畅、舒心,朝发夕至、快捷无比。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生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将有更多的人可以用上高效快捷的互联网服务,便捷人们的联络,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更多人的生活因此而美好。
三、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
“十面霾伏”逐步破解 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出门带口罩,进屋开空气净化器,“十面霾伏”的现实让很多人感到无奈。
好消息是,未来五年,“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可以预见,到2020年,“十面霾伏”的困局将得到有效破解,蓝天白云将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
不仅仅是空气,未来五年,还将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我们要持之以恒,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李克强总理如是说。
四、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共同奔小康 一个不能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绝不能被丢下。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李克强总理这样说。
五、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
民生有保障 生活更富足
未来五年,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也将与时俱进,逐步改善。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五年后我们的生活将发生这10大变化
1、收入
收入量增质也长
摘录: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坚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规范初次分配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做好就业问题,保证了充分就业,也就保证了收入。其次,要保证CPI不高于3%。物价指数控制住了,新增就业保障好了,区间调控上才能实现收入每年6.5%的预期增长,实现GDP增长翻两番、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这个翻一番,绝不是简单的翻一番,而必须是有质量的增长。
2、养老
九成老人养老参保
摘录: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
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从82%提升到90%。这是一件顺应民心的大喜事。养老保险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让年轻人的尽孝路更加踏实;对国家来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提高反映了社会和谐和经济实力。提高8个百分点,意味着至少净增8000多万人参保,到2020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亿人以上,其中涉及众多农村老年人。农村养老设备、养老人员是急需补齐的短板。随着我国各项养老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会有更多老年人从中受益。
3、教育
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摘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质量应在公平之前,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为每个孩子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当前,制约我国公办幼儿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编制问题。一些地方虽然有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但在没有解决教师编制或者教师工资没有来源的情况下,生均公用经费对于维持公办幼儿园的正常运行无异于杯水车薪。建议各地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并纳入当地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这样即便不能解决教师编制问题,也可以用这笔经费解决教师工资问题,确保教师队伍能稳定。
4、住房
更好保障住有所居
摘录: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优化住房供需结构,稳步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更好保障住有所居
西藏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塔玛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格桑卓嘎:“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健全住房供应体系、优化住房供需结构、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保障“住有所居”。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拉萨的外来务工人员更是逐年递增,其中没有经济实力购买房屋的人员又占了多数。为吸引这个人群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拉萨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但资金筹措困难和建设指标有限又是加大公租房建设的最大瓶颈,希望“十三五”期间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
5、脱贫
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摘录: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江西省赣县五云镇党委书记明经华:“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想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将“输血”变“造血”的政策坚持下去,必须做好产业扶贫,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来说,致贫原因是不同的,这也是讲究精准扶贫的意义。也就是说,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赣县山多地少,可以充分利用山地发展富民的油茶产业。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现代化技术配套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加大技术扶持力度,加强与专业科研院所的联系,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只要做到了这些,我们的脱贫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6、互联网
加快宽带网络建设
摘录:深入普及高速无线宽带。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实现乡镇及人口密集的行政村全面深度覆盖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杰:“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牢牢把握信息技术变革趋势,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壮大。我认为,以信息化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尽管目前我国宽带发展大步向前,但网络“提速降费”的呼声依然很高。建议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建设,加快通信设施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发挥政府在整体规划、应用推进、政策保障等方面的作用,扎实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督促电信企业做好各项提网速、降资费的优惠措施。
7、就业
有信心实现就业目标
摘录: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就业
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对此我有信心。一方面,“十三五”期间,年均GDP增幅达到6.5%至7%,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为就业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有利于扩大就业。纲要提出,将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十三五”期间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比重会进一步增加,将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建议加大对服务业的就业支持力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建立面向每个人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8、健康
人均预期寿命长1岁
摘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广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敏:“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是符合实际、可操作、可实现的。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社会公共服务也越来越完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仅要延长人均寿命,更要提升生活质量。健康中国包括饮食安全、生活习惯良好、思想乐观等很多方面。应当加大对健康理念的宣传,鼓励群众多锻炼身体,注重养生保健;对疾病及早治疗,对亚健康人群及早干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
9、城镇化
让农民进城安家
摘录: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题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新型城镇化,要让进城劳动力公平地享受到公共服务、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这些资源,还要让农民买得起房,住有所居。我认为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2015年5月四川省眉山市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四川省提出了“百万安居工程”,今年的任务是提供30万套保障性住房,50%以上采取货币化方式安置。这种方式既把保障房建好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去库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0、宜居
城市不再千城一面
摘录: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城市
荆门市委书记别必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应规划先行,可通过设立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等方式,加强立体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完善区域公共服务,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议将规划建设江汉平原城市群纳入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设立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实验区。规划建设江汉平原城市群一体化立体交通基础设施,推行“以人为本”的江汉平原城市群公共服务区域城镇化综合改革实验,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经验。
来源:经济日报、经济日报微信
编辑:王玥、王咏倩